作者:安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能抓住时间的人,才是生活工作的赢家。
我们常常会问自己:为什么想做的事一直没做?为什么任务总是无法按时完成?为什么总有人嫌弃你的工作效率不高?为什么你总因为没能达标而沮丧?
只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病:拖延症。
这种病普遍存在,你、我、他,大人、小孩,大家不同程度都有。
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拖延症,试从下面几个维度来拷问自己。
1、你是不是总缺乏自信?自信和拖延症有关系吗?其实二者联系密切。自信的人,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更加积极,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,所以不会畏惧情绪。而缺少自信的人,他们想到的是在困难面前逃避,心理承受能力不够,不敢直视问题。
2、你是不是总爱空想而不动手?在职场,这种行为叫“缺乏行动力”。在脑海中,我们已经勾勒出非常漂亮的职业蓝图,提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完美的规划,但总在“执行”这个阶段停滞不前。一直在想,一直不做,这就是拖延症的具体表现。
3、你是不是有些懒惰或畏首畏尾?有些人不是不敢去做,而是懒散不愿意去做。具体表现是不属于自己分内的工作一点不做,分内的工作也不够积极,甚至抗拒。这种情况早晚会发展为拖延症。还有的人畏首畏尾,做事胆怯,怕出错,继而因为过度担心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。
4、你是不是缺乏活力和干劲?在工作和生活中,激情和活力是最珍贵的东西,甚至比能力更珍贵。有能力没有激情的人,他们做的事少,抱怨的事多,只会让自己的效率越来越低。有激情没能力的人,他们的激情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,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越来越多。所以,没有活力和干劲,你的工作很容易拖延。
自测之后,你是否发现自己对号入座其中的一条呢?
鲁迅说过:时间就是生命,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慢性自杀,时间的流逝总是悄无声息,让人难以觉察。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时间,如果不加以利用,就像在生命的计时沙漏上凿出了许多小孔,我们的机遇就会像细沙一样悄然溜走。
1、明天,纵观大多数拖延症患者非常依赖的一样东西。
今天状态不佳,还有明天呢?今天的任务交付还没到期,还有明天呢?就像《明日歌里》说的: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
事实上,今天没做的事,很可能到了明天也不想做,因为没有及时做而失效,还有明天你不知道是否有新任务,或者突然被意外事情打断。
前阵子,某新闻中心要在两天内完成一篇热点稿子,主任把任务交给了妮妮和玲玲。妮妮当天接到通知开始着手写起来,她去查了相关资料、采访了相关人员,当天把稿子写好上交了。而玲玲感觉还没到交稿的时间,打算第二天再写。到了第二天,又发生了一热点事件,玲玲觉得昨天的热点劲头还没过,决定先写昨天的。这时妮妮的稿子通过审核后发表了。玲玲再写这篇已经过了时效,不会被采用。玲玲又对第二天的热点事件再次拖延,妮妮又以同样的速度完成了第二天的稿子。你想想,长此以往,玲玲会不会因为工作拖延而被裁员?如果你是老板,你会录用一直拖延无效的玲玲吗?“明天”充满了新的希望,但用“明天”作为拖延的借口,却是对碌碌无为的今天做出的最无力的辩解。
2、完美主义更爱拖延。
每个人对“好”的标准都有自己的定义,一项工作自己做好了,可能别人认为不满意。
一件家务活,自己认为做好了,可是妈妈不满意:这就是你洗的碗吗?摸着还有点滑呢;这就是你整理的房间吗?怎么衣服还没有叠整齐啊,书桌上的书分门别类,都乱套啦······
这里的完美主义,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不放心,极力寻找自己的过错。
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;“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,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。”
我表妹妮妮是个特别细心的女孩子,从小认真学习,衣服洗得干干净净,叠的整整齐齐,作业写得认认真真,干净整洁。可是妮妮的成绩总是不上不下,在中游徘徊,舅舅、舅妈也着急,孩子不是不刻苦认真,付出与回报总不成正比。后来才知道妮妮太小心了。考试卷子,会的做完了要认真检查才做下一道,不会的也会纠结很久,所以常常到了交卷都时间,还没有做完。工作也是。她总是担心出错,每次都反复检查。看到一点点不满意的都会反复修改。不这么做,心里就有个坎,自己过不去。这样又耽搁了上交任务的时间。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,不停追求完美的人,其实是在追求某些虚无的极致,他们对偏离或失败的担心,所以不断地完善。
这样的行为会引起两种结果:第一种,做事拖沓。磨蹭且瞻前顾后,造成拖延。第二种,开始时热情投入。对工作不罢休的势头,却因为工作中不完美的情况不断出现,他们难以接受事实而失去热情,中途开始拖延。
说到底,完美主义对不完美的事物通常难以忍受,总想凭一己之力改变。在完美主义世界观中,只有“对”与“错”,“好”与“坏”,没有回旋的余地。
可是你是否反思过,是不是标准出了问题呢?
一旦有了拖延症,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危害,怀疑自己,对自己不自信,萎靡不振,容易消极倦怠;严重的时候心理扭曲,情绪恶劣,甚至变得麻痹不仁。
比尔盖茨说:立即行动,不要拖延,适者生存。
怎样克服拖延症?
1、把“明天再做,明天再说,我还有明天”的念头遏制住
一个人成熟的标志,就是学会控制情绪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自己,不要沉湎于情绪,有些情况下减少对自己过多的关注。
老话说得好:饭要一口一口吃,路要一步一步走。工作时,投入专注,不去管主宰自己的情绪,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。制定计划要符合实际,不要眼高手低,在自己能力和一定时间内完成。还可以将每天的工作量划分,这样就不会毫无头绪。
对自己狠一点。不要留下可以拖延的机会,既然制定了计划,就要竭力完成。给自己一个“紧迫感”,这样就能高效利用时间去做更多的事。
2、告别完美主义
首先要学会放下,放下执念,不要总闷在自己的世界里。还有,很多时候,我们因为对自己的怀疑而不敢开始某项工作,害怕做不好面对失败。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:对于一件事,我们尝试了失败了,一切归零,我们不去做,一切更是归零。就像那句话说的:完成比完美更重要。结果同样是零,还不如去试一试,至少我们能从中获得经验。
3、狠下决心
维克多·雨果曾经这样子克服拖延症的。当时他正赶写一部作品,十分紧张,可是社交活动占他不少时间。有一天,他突然想了个怪招: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。亲朋好友一来,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,谢绝了社交约会。待须发长出还原,他的大作也告成。他在写《悲惨世界》时,为了不让拖延症找上自己,他把衣服全脱光了,让仆人把衣服拿走。他把自己裸体关在书房里,并且告诉仆人,不要拿衣服给他。这样他就不敢出门,逼着自己写出那么多文字。
雨果的故事告诉我们:拖延的本质是自我放纵,只要下决心控制自己的拖延症心理和放纵行为,拖延症就会慢慢减轻或消失。
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:世上93%的人都是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,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。
当你又想把事情拖过一天时,请记起托尔斯泰的话: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,而犹豫拖延不断滋养恐惧。